回首頁富邦投信

日本投資情報站-TOPIX東証股價指數

日本財經動向

【經濟】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帶給日本「円高」的影響富邦投信 2015/10/28

30年前,即1985年秋天一場由美、英、法、德與日本等國家(G5)所達成共識的「廣場協議」,讓日圓一年內從260日圓兌1美元一口氣升值到150日圓兌1美元,造就了日本的「円高時代」。


【時空背景】
把時間軸往回移動,198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這種雙赤字的經濟危機壓力下,美國希望藉由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産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協議對日本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在協議中不只日本被要求日圓升值,德國亦同樣被要求須將其幣值(馬克)升值,然而在日圓與馬克持續升值而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疲軟的美元對國際經濟穩定並無好處,也未挽救美國經濟,或許日圓升值本質沒錯,惟廣場協議似乎也背了「黑鍋」,因為日本因應日圓升值,後續所做的寬鬆經濟政策帶來泡沫經濟的破滅與失落的20年。

回顧「円高」對日本經濟的首當其衝的影響,即日本國內的出口產業遭受打擊,導致日本被迫採取低利率政策,引起貨幣寬鬆,降低利率對國內基本消費需求沒有刺激作用,但卻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産等非生産工具上,造成一番投資熱潮,不只日本國內,海外亦處處可見「日本錢」(Japan Money),當年豪氣收購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帝國大廈、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或梵谷「向日葵」名畫等海外收購均時有見聞,惟當過熱後政府開始實施一連串財政金融緊縮政策時,搓破泡沫經濟,在泡沫崩潰後,日本經濟陷入了被稱為“失落的20年”的長期停滯。

另一個影響則是日本經濟的結構變化,當日本主要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遷往海外,走向了全球化,但日本國內產業基礎日趨薄弱的“空洞化”隨之日趨加劇。

與其說問題在於日元升值本身,不如說在於應對日元升值的做法存在錯誤,若更早積極推動日本全面的結構改革,或許可避免日本的長期停滯。

 

【聯合干預對全球匯率的薄弱化】
在2000年之後,隨著新興市場崛起,先進國家的聯合干預縮小了,另一方面,外匯市場的交易金額從1998年開始在15年中成長3.5倍,這也限制了聯合外匯干預的效果。因而G7自2000年因歐元發行之後的賣壓而出手聯合干預之後,便沒有見到動作了。

直到2010年之後,日本遭受311地震引起的海嘯襲擊,投機交易將日圓推上76日圓兌1美元之後,才又看到聯合干預,但不像1985年的廣場協議,這次各國只同意在日本的外匯市場,憑著各自的判斷,出售日圓的外匯,來傳達日圓不當升值應該停止的訊息,聯合干預措施產生了有限的影響,但已成為在危機時期,舒緩市場動盪的一種手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