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焦點

2024/05/16

台股投資展望與策略

目前總體局勢處於較震盪局面,伊朗與以色列有戰爭衝突可能,FED貨幣政策降息預期下降,不過仍預計重點將以AI、機器人為主軸,回歸科技主導的基本面行情將可以期待。

一、國際市場展望

(一)美國

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

3月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基準利率維持5.25-5.50% 區間。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通膨已得到緩解,經濟活動穩定擴張,就業保持强勁,並將2024 GDP成長上修至2.1%,下修失業率預期之4.0%,上修核心PCE至2.6%。FOMC委員皆認為今年適合降息,點陣圖顯示預計今年降息3次,市場預期降息的時間是9月,具體降息時間仍須持續關注PCE是否朝向2%的目標。


美國經濟狀況

3月CPI年增3.5%,高於市場預期,也高於前值3.2%,月增0.4%,高於市場預期,但與前值持平。核心CPI年增3.8%,高於市場預期之3.7%,月增0.4%,高於市場預期的0.3%。商品通膨仍在持續但已經平緩,服務業通膨依然居高不下。3月通膨高於預期主因住房和汽油持續上升,占比所有項目漲幅的50%。

3月核心PCE年增率與上月持平,年增2.8%,高於市場預期;月增0.3%,符合市場預期,前值持平,主因服務業支出持續攀升,其中交通運輸本月大幅上漲,抵消了商品通膨降溫的影響。

2月美國非農就業新增27.5萬人,遠超乎市場預期19.8萬人,失業率上升至兩年新高3.9%,高於預期3.7%,表明就業市場正在降溫但是仍然保有彈性。2月就業成長主要集中在服務業,醫療保健增加6.7萬人,休閑和飯店業增加5.8萬人,政府部門增加5.2萬人。薪資增速有所放緩,2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4.3%,低於市場預期和前值得4.4%,薪資放緩將有利於通膨持續降溫。


美國財政政策

美國財政部公布國債資料,上調本季度聯邦借款規模預估至243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主因現金收入低於官員預期。第三季初步借款預測為8470億美元。自去年底12/29短暫突破34兆美元之後,2024/1/4起美國債務已經永久突破這一關口,近幾個月來,美國債務負擔增速明顯加快,幾乎每100天增加1兆美元,顯示出美國政府的財政收支逐漸惡化中。


未來關注焦點

美聯儲貨幣政策、美國通膨及就業數據、美國財政部發債計畫與財政缺口、美國11月總統大選


美國股市:中性

1. 美聯儲態度轉鴿,市場目前押注2024降息時機為9月,全年降息幅度1碼。
2. 美國通膨指數趨緩、就業市場仍穩健,可預期實現軟著陸。
3. 目前利率依舊處在高位,仍須留意企業違約風險。


圖表說明

(二)歐元區

歐元區3月通膨數據仍如預期持續下降,目前已有少數成員表示對4月的通膨進展有足夠的信心,使得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可望領先美國,於今年下半年開啟首次降息。倘若未來地緣政治等風險沒有持續惡化下,可預期歐洲股市仍有機會持續創新高。未來持續重點關注通膨數據、經濟成長預測、戰爭衝突進展。

通膨方面,歐元區3月CPI年增2.4%(相較於2月年增2.6%)、核心CPI年增2.9%(相較於2月年增3.1%),均符合市場預期,雖尚未達到歐洲央行2%目標,但通貨膨脹率迅速下降,為市場預期下半年開始的降息鋪平了道路,未來仍須注意油價飆升以及中東衝突是否使通膨數據帶來上行壓力。

歐洲央行於2024年4月利率決策會議上宣布維持利率4.5%不變(存款機制利率4.0%)也是第五度暫停升息,仍然維持PEPP與APP縮表計畫不變,值得期待的是,歐央行暗示可能會再6月降息,表示大多數的通膨數據正在持續回落,如果未來通膨數據將達到2%,利率可能會下降。行長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已有少數委員支持在本次會議降息,發出更明確的「降息」訊號。

經濟數據方面,歐元區3月Markit綜合PMI 50.3,其中製造業PMI(46.1)、服務業PMI(51.5)。近期的綜合PMI數字仍持續上升,服務業PMI已持續遠離榮枯線,但製造業PMI已經連續第21個月低於50榮枯線水準,歐元區製造業員工人數也再度縮減。從製造業與服務業表現上,可以看出表現正逐漸兩極化,不過整體綜合PMI已超過榮枯線,預期未來AI科技、服務板塊、房地產板塊有機會帶動綜合PMI持續反彈,有望未來產出將回升,迎來更廣泛的復甦。


圖表說明

二、台股盤勢展望

台灣3月出口418.2億美元,較上月增加33.0%,較上年同月增加18.9%;累計1至3月出口1,10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9%。受惠於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強勁,加上傳產貨類外銷普遍回溫,3月出口較上年同月增加 66.4 億美元;累計1至3月出口1,10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126.2 億美元增加12.9%。進口部分,雖然半導體設備進口持續下滑,但積體電路及部分原物料備貨需求增加,以及飛機購置大幅成長,3月進口金額為33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22.1 億美元,增加7.1%。

台積電於4月中旬舉辦第二季法說會,並預估第2季營收季增6%,下半年逐季成長;儘管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復甦力道不如預期,車用市場恐將衰退,惟台積電在AI需求強勁下,今年美元營收仍將成長逾2成。一般消費性、車用等產品緩慢復,導致盤勢呈現劇烈震盪,市場仍關注AI相關供應鏈;總經方面,市場預期降息延後,資金效應減弱,恐持續震盪整理,佈局上選擇選股不選市,擇優布局。


三、產業分析

台積電於4/18召開第一季法說會,公司整體營運狀況及展望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不過總裁魏哲家會中下修今年整體半導體產值(不含記憶體),先前法說會預估全年可成長超過10%,此次下修為成長10%;全球晶圓代工業產值預估成長15~19%,也低於先前預估的20%。

海外設廠的部分,亞利桑那第一廠預計在2025上半年量產,採用4nm技術,二廠則聚焦 3nm製程,預計在2028年開始生產,三廠聚焦2nm,預計會在2030年前量產。日本16nm以上的熊本廠則會在2024年Q4量產,也預計會建造6~40nm的二廠,並且在2027年量產。德國則會建立特殊製程廠,生產車用22/28nm,預計2024年Q4開始動工,並在2027年量產。

在需求展望上,認為PC需求已觸底,手機持續成長,高效能運算(HPC)和AI需求仍強勁,物聯網(IoT)、消費性電子需求持平、車用電子庫存持續修正中,因此可能負成長。

生成式AI應用的爆發除了帶動台積電與其設備供應鏈以外,周邊零組件、模組、整機至資料中心領域等廠商營運將同步受惠,其中若散熱系統無法有效降溫,可能導致晶片出現效能下降、壽命縮短等風險,而隨著晶片算力的提升,CPU與GPU的熱設計功耗(TDP)也不斷提升,傳統的氣冷散熱已逐漸不敷使用,因此市場逐漸導入液冷散熱技術,目前有開放式液冷與浸沒式液冷技術。根據TrendForce預估2022~26年AI伺服器出貨量年化成長率達10.8%,可望帶動散熱模組的需求爆發。


四、結論

總體而言,目前總體局勢處於較震盪局面;伊朗與以色列有戰爭衝突可能,但目前看不至於擴大。另一方面,FED貨幣政策降息預期下降,也導致市場對於貨幣寬鬆處於較悲觀局面,不過往後看,6月將有COMPUTEX展,預計重點將以AI、機器人為主軸。故整體而言,只要伊朗及以色列的衝突不上升,回歸科技主導的基本面行情將可以期待。


※本報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之邀約或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考量本身之需求與投資風險,本公司恕不負任何可能之損害責任。本報告有關訊息或有取材自本公司認可之資料來源,但並不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性,本公司已盡合理之注意求其正確與可靠;資料更新時,本公司保留權利但無義務為相關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