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焦點

2024/05/16

印度市場投資展望及策略

印度股市去年表現不凡,受惠於強勁的經濟成長與地緣政治改善,加上今年更搭上總理大選題材,印度股市有望持續漲勢。

印度股市去年表現不凡,股市表現與美國、日本及台灣等國家一樣有著雙位數的成長,受惠於強勁的經濟成長與地緣政治改善,加上今年更搭上總理大選題材,印度股市有望持續漲勢。2023年12月印度上市股票市值突破4兆美元,市值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從3兆美元增至4兆美元。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以市值計算,印度目前是第五大股市。若將香港與中國合併計算,印度則是第四大股票市場,未來成長可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算,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在2025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有機會比IMF去年10月提出的預測提前一年實現。


圖表說明

據《日經亞洲》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報告中修訂了以本地貨幣計算的印度和日本 GDP預測。由於日圓貶值,以美元計算的日本GDP預測進一步下降,這加速了日本在全球經濟排名中的下滑。根據這份報告,到2025年,印度的GDP估計將達到 4.34兆美元,而日本的GDP則為 4.31兆美元。去年,德國超越了日本,使其經濟規模跌至第四位。如果印度再次超越日本,那麼日本將跌至全球第五位。


一、宏觀經濟:經濟成長優於預期

印度最新公布季度GDP超乎市場預期,再次驗證當地經濟快速發展實力。自2023年起,印度的GDP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6.1%上升至7.8%。這主要得益於服務業的強勁表現,推動了印度的總值上升。與此同時,私人投資和銀行信貸的增長也在第二季度進一步加速。

近期印度儲備銀行(RBI)總裁達斯(Shaktikanta Das)亦表示,預測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同樣維持在7%以上的水平,預計印度的GDP會連續三年超過7%的增長。整體來看,印度受惠於強勁的經濟成長與地緣政治改善,印度股市持續走強,今年更搭上總理大選題材,資金提前卡位,推升印度股票漲勢。



(一)經濟數據:發展良好,成長動能潛力十足

1. PMI:綜合PMI從2月的60.6升至3月的61.8,也是自2010年7月以來的第二高值(僅次於 2023年7月)。

受新業務指數成長的推動,印度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月的60.6升至3月的61.2,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56.4。六大分類指數中,經季節調整後,新業務指數從2月的60.6升至3月的61.1。根據新聞稿,商業活動全面成長,其中金融和保險業的成長速度最為強勁。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56.4,澳洲、亞洲、歐洲、美洲和阿聯酋都是成長來源。

標普全球印度製造業PMI從2月的56.9升至3月的16年新高59.1,原因是國內和出口市場流入增加推動產出和新訂單指數增加,顯示需求持續強勁趨勢。投入物價指數升至五個月高點,而產出物價指數則跌至13個月低點。在五個主要分項指數中,由於消費品、中間產品和投資品行業的增長加快,3月份產出從2月份的60.7升至41個月高點63.3。新訂單流入量也從2月的60.6增至41個月高點64.0,原因是國內和出口市場流入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出口市場因對非洲、亞洲、歐洲和美國的銷售增加而有所改善。

2. CPI:受各組成部分普遍下跌的推動,3月份整體CPI通膨率從2月份的同比5.1%降至4.9%,為10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由於核心商品和服務通膨普遍下降,印度央行核心通膨(不包括食品和燃料通膨的總體通膨)同比跌至3.2%的歷史低點,其中房屋租金通膨同比跌至2.7%的歷史低點(核心商品通膨下降範圍廣泛,服裝和鞋類通膨年減20個基點至2.8%(2020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醫療保健品通膨年減30個基點至4.8%(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準)由於政府補貼藥品的銷售增加。房屋(租賃)通膨年增率下降至2.7%(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導致核心服務通膨持續下降)。

核心前PDGS(印度儲備銀行核心通膨,不包括汽油、柴油、黃金和白銀通膨)年減至3.2%,為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蔬菜通膨(由番茄價格推動)年減至28.3%(2月年比30.2%),食品和飲料通膨從2 月年減至7.8%小幅下降至 7.7%。

印度央行核心通膨(不包括食品和燃料通膨)繼續低於印度央行目標,從去年12月的年比3.9%降至3.3%,低於央行4%通脹目標(介於央行通膨目標區間2-6%),投行預計24年物價增速壓力放緩,對4月整體通膨率的初步估計約為年比 4.7%。

3. GDP:因投資成長強勁,2023年第四季GDP年增8.4%。
此前,國家統計局預計2024財年GDP成長率為7.3%,表示2024財年2HFY將強勁成長7.0%,如下表。


圖表說明

4.印度:3月商品貿易赤字收窄至156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來到127億美元

商品貿易赤字收窄,主要由於黃金進口減少(2月為187億美元),而石油出口下降導致石油貿易赤字升至118億美元(2月為87億美元)。至於印度3月服務貿易順差降至127億美元(2月為131億美元,較先前發布的168億美元下調),主因為出口下降,但該數據仍繼續為經常帳赤字提供緩衝。



(二)貨幣政策:退出寬鬆,有利支撐股市

1. RBI央行利率會議

4/5印度貨幣政策委員會按兵不動,與預期一致,以5:1的投票結果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回購:6.5%),並維持「退出寬鬆」的政策立場,並保持謹慎基調(Varma教授表示反對,並投票支持將立場改為「中立」)。在暫停升息的政策下,將提振股市投資氣氛。目前市場預估:JP認為首次降息延至8月,下調20-25個bps;高盛則預計2024 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將各下調25個bps。

2. 2025財年成長預測維持在7.0%不變(GSe:7.0%,彭博共識:6.5%)

原因是消費需求復甦,a) 農村需求改善,預期的正常季風、b) 改善就業條件、製造業和服務業盈利能力。

3. 2025財年通膨預測維持在4.5%不變(GSe:4.6%,彭博共識:年比4.5%)

過去幾個月通膨已大幅下降,但仍高於目標,整體通膨率仍為4.0%目標,行長強調通膨上行風險,後續仍需留意受氣候衝擊如豆類、蔬菜等上漲導致食品通膨價格上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製造業的投入成本上升等因素。


二、印度股市回顧及展望

(一)大量資金流入中小型股,潛在的風險引起注意

自去年以來,印度國內中小型股基金的流入量及報酬明顯超過大盤股基金的流入;在2024年前6週拋售40億美元印度股票後,FII在過去3週內轉變為淨買家,自2月中旬以來流入資金達20億美元(目前截至4月19日流入9億美元)。


圖表說明

去年以來中小型股指數相對於大盤股的表現顯著優於大盤股;繼去年顯著跑贏之後,今年2、3月因印度央行監管機構及印度央行先後提出對資金大幅度流入中小型股所帶來的潛在風險的消息,使得NSE中型股和小型股指數從較近期峰值回檔3-7%,並且在過去5週內落後於大盤股。

圖表說明

(二)資金面有利於印股發展

隨著股市持續上漲的推動,印度在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出現了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增幅,從四年前的8%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了18%,使其成為第二大新興市場,這將有利於吸引以區域性投資為主的外國資金流入。

印度權重的上升表示其股市已經達到了一個讓境外投資者無法忽視的程度,也可能有助於從注重區域性投資的基金中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雖然在年初,由於外資對北亞地區科技股的興趣相對較高,韓國和台灣市場的表現較為突出,使得印度的外資流入出現了暫時的停滯。但截至4/19,印度股市的資金流入規模仍持續上升。

考慮到印度在基準指數中的權重持續上升,以及其穩健的經濟增長前景,再加上作為中國替代品選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預計今年外資仍將對印度市場產生支撐作用。

至於,印度境內資金流入依然強勁,年初至今至4/19流入160億美元,國內股票共同基金2月流入的資金達到32億美元,創23個月新高,季增23%,同時,定期定額新增開戶數也持續增長,定期定額流入額亦升至新高,達到23億美元(季增2%)。


(三)關注選舉行情

印度大選揭開序幕,近10億印度人4/19開始在持續6週多的選舉中投票,權衡是否將總理交給總理莫迪,造就他第三個5年任期繼續他的經濟和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組合。執政黨目標是贏得議會3分之2席位,這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國選舉結果要到6/4計票時才能得知。

莫迪在印度享有很高的支持率,印度人民黨的目標是取得實質勝利,擴大在印度下議院的多數席次。執政黨的目標是獲得3分之2多數席位,即543個待爭奪席位中的370個席位,以及與盟友爭奪400個席位。2019年,印度人民黨贏得303席。

圖表說明

從歷史上看,NIFTY指數在選舉前的交易表現良好,自1996年以來的過去7次大選中有4次在選舉前6個月的漲幅超過10%;選前通常由國內週期性板塊主導。隨著中小型股漲勢延續,高盛認為自3月低點以來一直落後的大型金融股、快速消費品和科技股可能會迎頭趕上。

印度2024年選舉將在6週內4/19-6/1分7個階段進行投票,選出第18屆人民院的543名議員,直至6/1,結果將於6/4公佈。從歷史上看,隨著選舉結果的臨近,印度股市在大選前後往往會上漲,NIFTY 歷來在選舉中表現良好,市場目前的走勢略高於中位數趨勢,FII 的流入量一直在增加,波動性通常會上升。

由於中型股與大型股的相對比率接近歷史高位,投行認為大選之前相關的潛在大型股可能會表現更好。

印度總理大選結果預計在6/4結果出爐,執政黨莫迪政府連任機會較高,市場樂觀看待當地經濟政策得以延續,促使全球資金提前湧入印度股票卡位,迎選後行情;根據歷史經驗,印度總理大選行情有機會延續到選後,若再搭配印度強勁與快速成長的經濟數據,預料今年印度股票選後的上漲行情仍值得期待。


(四)人口紅利與印度製造

1. 印度人口2023年中超越中國成世界第一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在2023年4月公布「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估算印度人口到 2023年中將達14億2860萬人,比中國的14億2570萬多出近300萬人,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民眾對此憂喜參半,盼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培養人才及提高國民素質,以免人口紅利反成為負擔。


圖表說明

根據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在人口結構上,印度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低於中國,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口則比中國多,印度新生兒人口也遠多於中國。

經歷1980與1990年代的連串改革,中國經濟規模增長超越了所有國家。但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人口老齡化和與西方關係日趨緊張相互疊加,使得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已超越中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這樣的勢頭還將持續。

2. 印度製造:改革翻新、政策鍍金,加速全球供應鏈落腳印度
自2005年以來,全球服務出口成長了約3倍,到2023年佔全球GDP的7%,超過貨物出口成長,因為可貿易活動隨著技術進步而擴大。2005年至2023年間,電腦和諮詢服務成長最快,分別佔全球服務出口的12%和10%份額。儘管美國和德國保住了全球份額,但英國、日本和法國等其他大型已開發市場國家卻失去了份額。以印度、中國和阿聯酋為首的新興市場整體份額增加。以印度/中國/阿聯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約佔4.6/4.5/2.2%,分別成長約2.7/1.5/2.0個百分點。

到2023年,印度的服務出口將成長至近3,400億美元,2005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1%(幾乎是全球成長率的兩倍),超過了商品出口的成長。結果,印度在全球服務出口中的份額從2005年時的不到2%升至2023年的4.6%,而同期印度的商品出口份額僅從1.0%升至1.8%。


(五)其他焦點

3月15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項電動車政策,對CIF價值3.5萬美元或以上的電動車降低進口關稅長達5年。目前,價值<4萬美元和>4萬美元的汽車的進口關稅分別為70%和100%,將降至15%,但其他稅費、商品及服務稅、道路稅、登記費將維持不變。為了獲得該計劃的資格(僅限於電動車),進口製造商需要投資415億盧比至648億盧比(5億美元至8億美元),才有資格分別獲得3年和5 年的激勵措施。進口商必須在三年內建立生產設施。較低關稅的上限為每個合格進口商每年8,000輛電動車,有效期最多5年。印度汽車市場銷量來自出廠價35,000美元以上的內燃機汽車/電動車不到2.2%/0.12%。

圖表說明

三、結論:錢進印度 下一個新興股市領頭羊

印度股市持續創新高,3月受到印央行與證監會對印度中小型股飆漲提出預警,以及2024年第一季財報季開始,股市短線高檔震盪。經濟數據方面,4月公佈3月的製造業、服務業以及綜合PMI維持擴張且創新高,以及3月整體通膨率創10個月新低來到4.91%;貨幣政策方面,4/5印度央行利率會議6.5%維持不變,符合預期。未來持續關注選舉影響、外資動態及國際情勢(例如地緣政治風險、美國總統大選等),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長線可期,短線仍需嚴防風險,儘管現在印股處在相對不便宜的位置,但估計印度股市仍維持一定的成長動能,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介入,掌握行情,或輔以波段操作印度槓桿反向ETF增益或避險,降低風險,鎖住獲利。

圖表說明

※本報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之邀約或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考量本身之需求與投資風險,本公司恕不負任何可能之損害責任。本報告有關訊息或有取材自本公司認可之資料來源,但並不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性,本公司已盡合理之注意求其正確與可靠;資料更新時,本公司保留權利但無義務為相關修正。